从单向“输血”到协同“造血”,一座制造业大市的产业帮扶实践,正在书写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故事。
7月盛夏,走进位于云浮市的佛山(云浮)产业转移工业园,在亿航智能云浮生产基地内,工人正对最新一代飞行器进行调试。该公司自主研发的旗舰产品EH216-S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是全球首款,也是唯一一款获得型号合格证、生产许可证、标准适航证三大“通行证”的载人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。 而这片承载战新产业发展的园区,是由百公里外的佛山产业基金助力建成的。
从该园区向西北方向驱车600多公里,黔东南州从江县淫羊藿种植基地里, 药农们忙着采收叶片肥厚的中药材。围绕全县“一药三香”特色主导产业,来自佛山的协作资金的持续注入,让全县淫羊藿种植面积在一年间扩建6000余亩,年产值飙升至3470万元。
这是佛山产业帮扶战略转型的缩影。当传统“输血式”援助遭遇可持续性瓶颈,佛山开始以“资本纽带+产业链条”的创新模式,在黔贵高原和粤西山区点燃内生发展引擎。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,佛山始终以敢为人先、勇于创新的精神, 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创新路径。
佛山创新产业帮扶模式,带动黔东南好产品入粤畅销。受访者供图
“造血”
近百个项目签约落地
在佛山对口帮扶的版图上,云浮是创新浓度最高的样板之一。
“要扎实推动产业有序转移,强化政策和资金支持,联动云浮开展招商引资, 推动产业加速向园区集聚,助力云浮闯出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突围争先的新路子。”2023年6月,新一轮佛山市—云浮市对口帮扶协作指挥部入驻云浮后,剑指区域发展不平衡,积极探索协作机制创新, 推动两市各领域、全方位深度合作,推动横向帮扶协作走深走实。
从新一轮帮扶启动至今年6月26日, 两市累计推动97个招商引资项目签约、总投资444亿元,其中落地项目48个、总投资150亿元,已动工项目37个、已投产项目13个。
佛山与云浮的协作过程中,创新推出了不少特色举措,形成了“产业基金引导+ 定制化厂房配套+园中园产业集群”三合一的发展新模式。
以产业基金为“新杠杆”,资本撬动了优质项目的引育。去年2月,佛山、云浮两地联合粤科集团设立云浮市首只科创引导基金,规模2亿元;同年与佛山控股集团共建佛云协作产投基金。这两只基金分工明确,协同发力,科技创新基金聚焦成熟科技项目,凭借专业优势,全力招揽总部型、链主型项目落地;佛云产业协作引导基金则大胆涉足早期硬科技领域,扶持创业团队,助推科研成果落地转化,展现耐心资本魅力。这些资本工具,成功撬动上海康帅冷链、深圳机器人等高端项目落地。
以产业园区为“新载体”,空间重塑厚植企业发展的沃土。在资本招商的全流程中,佛云园的标准厂房扮演了关键角色。近7万平方米标准厂房,通过市场化的方式,以不高的租金形成显著“洼地效应”,为轻资产的新质生产力企业提供“拎包入驻”条件,从设备入场到试生产仅用3个月, 较传统拿地建厂模式缩短约七成的时间。在此基础上,佛山在云浮打造“1+5园区网络”,以市级佛山(云浮)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,联动5个县级特色产业园, 同时创新建立9个“反向飞地”。
佛山-黔东南西部协作产业园。受访者供图
企业是开展产业帮扶的“生力军”,佛山以多元主体凝聚起帮扶的合力。佛山南海企业九江酒厂打造云浮九江酒厂项目, 作为链主企业入驻,推动酒业现代化转型, 完善基础设施,吸引产业配套投资。项目正式投产后形成蒸馏酒、配制酒及果酒等多元化产品矩阵,可为当地创造约500个就业岗位,实现产业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双重效益,不仅增强村集体经济实力,更为镇域经济整体提升注入了新活力 。
佛山、云浮共同打造的产业基地。受访者供图
牵线
茂名鱼“游”进大湾区
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这片“活水之源”,来自茂名的“一条鱼”跃出了新高度。
在省内结对帮扶工作中,茂名是佛山开展协作的另一个重要阵地。工业偏弱是茂名经济短板之一,但是另一方面,茂名因气候条件、土壤特性、地理空间等不同, 形成了独具特色、品类繁多的“土特产”, 种类超过350个。近年来,茂名重点推动“五棵树一条鱼”特色农业产业发展,形成2个超百亿元(荔枝、化橘红)、4个超50亿元的产业矩阵。
“一条鱼”是指茂名的罗非鱼。围绕“一条鱼”产业链补链强链,佛山、茂名通过招商引资,为产业规模化、高端化发展注入动能。
在体系建设方面,禅茂两地签订罗非鱼产业帮扶协作框架协议,多频次联合会商、严标准推进项目,工作专班高效运转, 打造一个基地、五个中心、N项服务的“1+5+N”罗非鱼服务体系,确保产业发展“一盘棋”。
在生产提质方面,佛山禅城、茂名茂南协作招商。去年11月末,全球最大的罗非鱼种苗企业海南宝路公司与茂南签约, 计划投资1亿元建设现代水产种业园。
在销售渠道方面,通过禅茂两地协作,茂名市(茂南区)罗非鱼大湾区销售中心组建成立,日均帮助茂南当地销售罗非鱼2万斤,推动环球水产交易市场与茂名供销渔业一次性签订130万斤订单,让茂南罗非鱼“游”进大湾区千家万户的餐桌。
时间回到去年10月18日,茂名市(茂南区)罗非鱼大湾区销售中心在佛山市环球水产交易市场正式揭牌,当天,一辆辆挂着红色横幅的茂南罗非鱼首发专车正式发车,将鲜美的罗非鱼送到各地市场。
在此基础上,去年底,茂名罗非鱼交易中心茂南罗非鱼协同创新中心成立,佛山在茂名设立采购中心,加快推动品牌建设,实现购销一体化。
禅城-茂南罗非鱼产业服务体系帮扶协作签约仪式。受访者供图
因地制宜培育增长新动能,是佛山、茂名对口帮扶协作的重要经验。5月19日, 佛山市委书记唐屹峰率佛山市党政代表团到茂名,就全面落实省委关于实施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的部署要求,进一步深化佛茂对口帮扶协作进行考察交流时提出,要注重改善民生,加强教育、医疗、劳务、消费等多领域协作,强化产销对接,推动更多茂名优质农特产品走进大湾区市场。
近两年来,佛山、茂名两市党政代表团开展互访调研共20多次,按照“市统筹、县协同”原则,建立两市县级“一对一”对口帮扶协作关系。
抓好园区共建,两市打造科创飞地、产业飞地、人才飞地共12个。同时,强化产业协同,加快推动项目落地见效,发挥龙头企业带动牵引作用,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,已形成高端装备、电子信息、先进材料和食品健康等产业集群雏形。
搭桥
“苗侗山珍”入粤畅销
当佛山资本在粤西山区播种育苗时, 千里之外的黔东南州,另一场“造血实践” 已结出硕果。
近年来,佛黔两地紧密携手,聚焦开展特色产业提升、产业集群打造、消费帮扶助农增收、劳务协作提质等“四项行动”,佛黔东西部协作工作呈现出多层次推进、多方位互动、多领域合作的良好态势。
消费帮扶,是两地协作的关键强力引擎。去年,佛山市助销黔东南州农产品和手工艺品金额高达32.4287亿元,带动越来越多黔东南优质产品走出大山,入粤融湾。
为深化协作成效,两地着力畅通 消费帮扶机制,围绕农特产品,积极建设前置仓、“供销云仓”,优化提升“贵荟馆” 等消费专馆专区,大力发展“订单农业”, 鼓励企业线上线下参展对接,全力助推黔东南州“苗侗山珍”入粤进湾,通过消费协作机制采购、销售贵州省、黔东南州各类农特产品和手工艺品累计超140亿元。
同时,两地还充分利用佛山市资源优势,全力推进“新媒体+产地”建设,利用新媒体直播带货,构建起“农户+深加工厂+仓储+渠道+电商”模式,并组织县域企业积极申请入驻“832”平台及“苗侗山珍”小程序等线上销售平台,带动农副产品销售。
以黔东南州从江县为例,从江百香果酸甜可口,如今在“832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”大放异彩,这是从江特色农产品首次登上该平台,为从江农产品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;贵州凤和祥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作为全县首家国家重点龙头企业,在南海桂城街道设置的鸡蛋前置仓, 每天销售鸡蛋5000件,日营业额约275万元,源源不断的订单让企业充满活力,也让农户们看到了增收的希望。
除了消费帮扶,两地的劳务协作实现了稳岗就业、促增收的效果。自2021年佛山结对帮扶黔东南以来,两地探索出机制共建、品牌共育、人才共培的劳务协作新路径。2024年,黔东南新增赴粤就业超2.49万人, 累计打造了29个特色劳务品牌,带动就业7.38万人次,带动群众增收7.57亿元。黔东南在粤就业总人数46.57万人,东西部劳务协作正为苗乡侗寨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
撰文:华声宇
配资行业门户,正规股票平台,蚂蚁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